发布时间:2023-02-23 10:37:3448351
我们都知道,适当的企业激励制度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过,企业应当注意的是,激励制度的设定应和企业发展、员工思想建设和企业文化环境相结合。那么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制度都是怎样的呢?
需求激励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知,人的需求包括生存需求、发展需求,情感需求、信仰需求等等,而有需求则代表有内在驱动力,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第一要考虑的是了解、熟知员工们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员工组织架构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而构成,如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年龄、性别、地域性差异等,而这些差异往往影响着他们内心驱动的需求。由此,企业需根据这些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才能使激励发挥其作用。
举例来说:大多数企业往往习惯于奖金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对于有家庭或租房住的员工来说,由于家庭负担比较重,或需要较多的收入来承担多项开支等,奖金能有效地激励他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
可对于千禧一代的年轻员工来说,他们更注重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用于学习、交友、旅游等,由此看来,运用奖金进行奖赏激励不仅不能起到有效正向的积极,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是用奖金来占用属于他们的时间,进一步使他们产生对工作的厌恶情绪。
情感激励
有人说“管理就是严肃的爱。”若要员工持续保持高涨积极情绪投入工作,情感管理尤为重要。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不但要能够开发人才、培养员工,更要能做到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在通过物质手段激励员工的同时,还要能够引起对方内心深处的共鸣。
举例来说:作为领导,当下属顺利完成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时,应适当地表扬下属,表示出对他的肯定和认可,当下属在工作中或家庭生活中碰到困难时,领导应该表示理解和支持,提供解决的办法或者必要的帮助。
而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可以将员工的生日进行汇总,每个月为当月生日的员工集体举办温馨的生日派对等,或是制定员工日,让高层领导为下级员工进行服务等。
为员工建立救援基金会与工会,当企业员工遇到困难时,企业可根据员工的困难情况进行适当的基金援助与慰问等。
参与激励
从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实践与研究可看到,员工对企业的发展与决策都希望能参与管理与反馈,所以企业需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员工直接参与管理决策,从而调动他们对于工作上的积极性。
要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就要创造自主、能动、轻松、活跃的工作氛围,使一线员工能够成为自己工作的决策者,这样员工才会觉得工作有意义,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技长。
举例来说:企业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员工素拓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跨部门职能辩论赛》,或开展相关职能培训活动等,提升员工的职能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拉近员工与企业的归属感与参与度。
对于职能部门的一些决策会议,员工可有参与权表达自身对会议及决策的想法,通过参与与决策,从而促进员工对岗位乃至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拉近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从而主动积极地为企业服务。
行为激励
在我们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往往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存有一定的待遇差别,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需有与员工平等公正相处的模式了,在工作上要树立好身为领导层的榜样形象来赢得员工的尊重和理解,以严肃而又和蔼的态度,构成平等互助的优秀团队,乃至在生活行为中要与员工同甘苦共荣乐!
举例来说:领导能做到不迟到,员工往往也能做到;领导穿拖鞋上班,员工一定也会效仿;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而没有方法时,作为领导,一定要主动帮助下属去解决,不管任何困难,领导都要去克服。
要学会塑造起自己精明强干的形象,做到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表不正,不可求直影。”要让员工充满激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得树立标杆,先要做出一个样子来。
每个企业都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规划,建立适合自己的激励机制。同时,发展不同阶段的企业,要随时调整相应的激励政策,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质与工作效率,为企业经营环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