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3-01-16 11:49:484224


管理的开始是管理者能够管理自己。每一次管理行为都会影响着团队里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源使用效率,这些都会最终影响整个团队的收益。而管理者管理自己也是其最苦难的管理行为,所以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让自己的管理更有效率。


管理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因为它涉及人性本质。管理者自身往往决定了企业团体的管理内容、管理策略、管理风格、工作生态环境等等。

企业或团体的领导者该如何做好管理?对此问题的论述浩如烟海,但管理者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最大危机是什么,真正的命门又是什么?却少有人简单明快地指出。

管理的“命门”是:远离“权力症”,做一个“能够让人背后称赞的管理者”。


权力带来的连锁欲望以及复杂心理活动,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与心理机制,进而破坏脑神经的相关区域,造成大脑的功能性损伤,使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对事物规律的认知与判断,全部处于混乱之中。

而这种功能性损伤的致命之处,就是会破坏同理心与共情力的生成机制,因此这些“患者”无法关切与理解他人处境,无法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与外界的伤害,无法尊重甚至侵犯他人权限,无法认知人之常情与事之常理。

心理学家Dacher Keltner在长达20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权力症”患者的行为都表现出创伤性脑损伤的迹象——这些人变得更加冲动了,风险意识变低了。

神经学家Sukhvinder Obhi则通过不同人类样本的颅刺激机实验发现,权力对于特定的大脑镜像髓突是有害的,而“镜像”正是同理心的基石,负责指挥人的交感反映、模仿行为、共鸣与共情,进而促使人主动理解他人、配合他人、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

神经学家David Owen也指出,许多身居高位者患上躁郁症有较高概率,并列出因权力而“感染”的“傲慢综合征”的14种临床特征,如蔑视他人、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躁不安、草率行动等。

权力是终极兴奋剂,也是终极毒药,更是毁脑利器。就像人得了感冒就会打喷嚏、流鼻涕、嗓子肿痛,沉浸于权力久了、深了,大脑神经系统也会得病,也会感染各种症状。

有一本在日本口碑甚佳的书叫作《这种设计没人买》,开篇有这样的宣传语:不要没品位的店、没品位的办公室、没品位的老板。这番话固然说得很畅快,但人们却不禁要问,在现实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人敢说这样的话?又有多少管理者愿意这样反思评判自己?真实情况往往会是这样:


员工们想的是,地方差、老板差又能怎样,为了生存忍了吧;老板们想的则是,地方差、老板差又能怎样,你还不是得乖乖干活儿,何况我又是如此英明!患上“权力症”的管理者,往往在下属心中被定位为“双商”低下,既缺乏头脑,又漠视人性。


而当管理者不断破坏基本常识与规则,丧失同理心与共情力,以凌驾与侵犯他人来树权立威时,就会伤害下属、激化情绪,破坏企业生态环境;同时,人们也就只是表面顺从与赞颂,但心里反感、背后愤恨。


管理学家科瑞里曾说:判断一个领导是否足够好,有一个高难度准则,就是看他能否让下属在背后闲聊时、在饭馆聚餐等工作外的私人场合,也能不吝给出称赞。

与之相反,远离“权力症”的管理者,往往具备良好的沟通力、共情力、亲和力,也因此更具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更有温度与活力的企业环境也便不言自明了。

虽然有些装睡的人是无法叫醒的,但还有许多具有自省意识的管理者,下定决心远离这些“权力症”。因此就应进一步了解“权力病患”都有哪些“临床症状”,作为对自己、对他人的判断参数,以便“早预防早治疗”。

这些“病患”或有非人倾向、非理性倾向、自我认知错乱倾向,缺乏自知之明;或大致出现反智倾向、低幼倾向、官僚主义强化倾向、危险感知钝化倾向,甚至可能出现自毁倾向。


如何避免“权力症”感染,其实有两个非常简单的方案,并且最好混合使用。

1,第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切实理解和判断以上几种症状,然后一切都和这些症状反着来就对了:即尊重他人和人情事理、尊重知识与科学理性、尊重常识与客观规律。

2,第二种解决方案,自觉主动地进行适当地让权和减权。权力不会带给人快乐,相反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过度的权力欲望会引发过度的权力集中,进而走向僵化与溃败。况且,再精明强干也不可能做完、做好所有工作,即便能做到,对于一项事业来说也依然是失败的,因为其发展是畸形的、非自觉性的、非持续性的,并且损害了群体的活性与生态。

所以好的管理者都懂得如何分权、让权,懂得不盲目地贪多扩张,懂得如何从“用兵”转化到“用将”,懂得该托管的就放手、该信任的就用人不疑、该信服赏识的就不吝惜奖赏表彰、该锻炼培养的就给机会和平台、该群策群力的就索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管理之中。


正如阿伦特所说:“ 没有比权力更虚幻空洞的东西了,因为权力的效果必须在双方认同并“配合”的前提下才成立,当任何一方无视权力时,权力便随之消失。”


因此,许多热衷于搞“权力测试”的管理者,其行为本身就是“权令智丧”的表现,因为作为下属,其首要大事是养家糊口,根本不会“背叛自己的衣食父母”,忠诚度测试多此一举;而倘若真的已经到了主动反对和攻击“衣食父母”的时候,权力测试便更无意义,因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下属决意离开,也就毁灭了一切“配合”关系,所有权力就此失效。


管理者要有历史发展的视野和意识,要看到在当代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多元,个体越来越自觉重视群己边界与自由限度,如果在“权令智丧”发生后不自省、不修复,甚至变本加厉地反智反常识反情理,热衷于权力碾压和权力测试,那么在现今社会,这种陋习模式不仅会折射出企业的低质与落后,而且是在巨大的风险隐患中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