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人”到底起到何种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22 16:42:203128

在企业里,说到战略,说到任何一个业务决策时,都要假设人的存在,假设人是有能力的。在真正的管理学里,人就是全部。为什么?因为人是所有其它管理行为的前提。你拥有了最好的团队、最好的体制、最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企业文化,再来说其他做事情的方法。但我们的问题是,往往这个假设不存在。我们已经决定了应该怎么做,但等我们返回来才知道,从能力到动力、到专业性都不够,这就有问题了。所以说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以人为本”,“人在上”,“人本主义”,见物一定要思人,这实际是对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战略的设计当中一直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人的因素。把战略的设计交给企业当中一小部分“高端”人士,而批准和决定战略的是企业中那个最有权力的人。这种情况下战略是精英主义的结果,也就意味着设计出来的战略一定是伟光正的,至少在这一群精英看来。执行战略需要大多数员工的参与,而一旦战略实施阶段出现问题,在企业的这些精英看来,不是战略规划本身的问题,而是员工执行的问题。



人是多变的、无常的,不可预测的,不能量化,不能标准化。因此人的因素在以机械思维和泰勒主义为主导的公司里一定要被消减到最低。曾经有一些公司在某一个阶段非常热衷于培养年轻人。大学毕业校园招聘进公司先享受为期半年的上岗前培训以及各部门的轮岗。之后工作的一两年中工作岗位变动频繁,并有机会外派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在亚太总部,甚至美国总部做一些特别安排的简单项目以增加在总部高层的曝光度。


这种“拔苗助长”式的人员培养模式让老员工们直呼“自己出生得太早”,但其最终结果是那一个时期进公司的年轻人的离职率达100%。这在企业的高管心理会造成多大的面积大心理阴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人是多么的不可靠的一个因素。


尽管很多公司都会把“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这句话放在显眼的位置,但是在不同的管理者心里却一定有不一样的认知。而传统的层级制的公司组织形式一定要通过组织和流程设计把岗位上对人的要求标准化,这样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被轻松地替代。尤其是在大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上至CEO,他也只不过是一颗更昂贵一些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