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税优政策全解读,你都懂了吗?

发布时间:2020-04-21 00:00:002507

全面解读 | 助力企业复苏

管理必知 | 疫情我们一起挺过

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是两年,这次疫情又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冲击,二月份全国范围有十几万的中小企业进行注销。企业要长期发展,就不能只顾着低头拉车,还要抬起头研究一下政策。疫情期间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国家出台了不少新政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抗疫税优政策解读,助力企业复活资金链。

01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政策解读

疫情期间,国家财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相继出台六个文件以及总局“指引”和清单,尽可能减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的冲击。并针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公益捐赠、运输企业、对外开放货物期货出台了一系列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其暂免增收增值税。阶段性减征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费与企业社会保障费,延长亏损结账年限至8年。

02中小企业税优政策解读

自2月2日以来,针对中小企业高频、快速、无行业差别地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助力企业恢复疫情期间产生的信用损失,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现金流和固定成本的问题。

针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企业要投入力量去获取政策红利,追踪到本地,学会利用机会建立、深化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并持续关注如政府贴息和担保贷款等政策性融资渠道。

03疫情期个人捐款如何充分享受税前扣除?

1.捐赠支出不能重复扣除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个人公益捐款支出,可以在当月各项分类所得、年度综合所得、年度经营所得项目中扣除,但不得重复扣除,并且捐赠扣除有限额规定。捐赠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物资、现金,允许全额扣除,但如果纳税人“收入少,捐得多”就会出现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无法扣除的情况。

2.全额捐赠和比例捐赠都一样

3.尽量用高负税的所得扣除捐款

1)实务中,纳税人应注意税率的变化;

2)捐赠支出要优先在本人适用边际税率较高的所得项目中 进行扣除;

3)综合所得中扣除捐赠支出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以上的税率;

4)不要想当然的“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而应进行详细的筹划和计算,保证更充分地享受减税优惠;

4.尽量选择税率较低的方式捐赠

举例说明:刘某是一家企业老总,全年综合所得500万,疫情期间捐赠了200万,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200万=300万,应纳税额300*45%=135万元。若通过核定征收,最低可享受0.5%,则税负为300*3.5%=10.5万元,相比于筹划前减少了124.5万元。

5.多笔捐赠,享优惠需要统筹考量

04

提问环节

Q:疫情期间如果一次性进了很多货,但销售不理想,导致待抵扣的增值税较多,请问怎么才可以减少损失?

A:增值税的原理其实是销项减去进项,再缴纳增值税,当销项小于进项时会形成负数。目前营商环境好的一些地方都出台了政策可实现增值税的留底,我们可以选择到这些地方建立分公司,将未售完的存货销售到这里,形成增值税的进项,留底,再去申请退税。


Q:我们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做服务贸易的,在海外项目的营收在国内外都有,能否能通过在自贸区注册公司来减少税收呢?

A:国家对服务贸易是有税务优惠的,出口的产品可以免增值税,但必须要有备案程序,在国内申请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企业都可以享受此项优惠。另外,除税收以外,企业同时也要考虑到外汇管制的问题,避免付汇时间长、结汇和国家扣税的问题。


Q:跨境交易企业应当如何利用自身国际贸易的性质降低内部员工与海外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A:可安排员工两地就职,一部分人在港澳台任职,一部分人在大陆任职,在领取工资时可适用两地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香港和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只有百分之十几,如果把款项通过支付劳务费的方式付给他所在的公司,则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可以不用缴纳。但也有一定风险,因为中国个人所得税务法规定,无论员工在全球各地,个人所得都要回大陆进行申报,但申报义务和责任是落在员工身上的,而非企业,若员工拒绝进行申报,企业则要承担风险。


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经营过程中重视税务筹划其实就是未雨绸缪,学会避免风险就是在迎接机会。国家不断规范和重视企业税收问题,企业也要学会利用政策,并全面解读政策,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立足于根本。